首页 >> 耀花豆属

美丽扬州生态彩笔全力创成国家生态市鳞蕊藤

2022-07-01 17:00:53 扬州    

美丽扬州“生态彩笔”全力创成国家生态市

4月28日消息:新世纪以来,扬州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战略构想的宣纸上落笔成画:古城与新区和谐共生,蓝天碧水与城市神韵和谐相应,保护与建设完美兼顾,先后荣膺国家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称号。一块块“金字招牌”,镌刻着扬州人践行生态文明清晰足印。

“在扬州,我感知了‘美丽中国’。”去年10月,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来扬拍摄《江苏形象》纪录片时由衷感叹。良好的生态是扬州独特资源禀赋,也是这座名城享誉世界的法宝。扬州正全力创成国家生态市,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今天的扬州,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人更文明,谱写“绿杨城郭新扬州”美丽画卷。

做好“湖”文章:从“一湖水”看“一座城”的巨变

“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瘦西湖,一直是扬州的代名词。上世纪90年代,由于瘦西湖风景区水域缺乏天然水源补给,水体自净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整体环境,制约了扬州旅游业发展。

200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瘦西湖活水,彻底根治瘦西湖水体。于是,新世纪以来瘦西湖的建设发展,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2001年1月,瘦西湖活水工程拉开帷幕。这项工程总投资1.97亿元,主要包括引水入湖、污水截流、河道整治、闸站工程、河湖监控系统五个部分。该项工程共建设引水管道6公里、污水截流管道17.6公里、清淤河道11.5公里、新建提升泵站1座、翻建(改造)闸站5座。

2003年底,瘦西湖活水工程全面完成,从而实现了瘦西湖水域“死水变活、活水变清”,从根本上改善了瘦西湖水系的水质和扬州城区的水环境,瘦西湖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三类水以上标准。

与大手笔从邵伯湖、大运河“引水入湖”工程同时进行的,是扬州“壮志断腕式”的水体整治。扬州人利用中德“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的契机,引入国外先进的环保理念;大力推进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全面实施城区生活污水截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并采用生态技术、工程技术进行疏浚清淤。

2006年1月,瘦西湖的建设迎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扬州市委、市政府正式设立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更大力度推进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经过3年的倾力打造,景区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新建了万花园、傍花村、宋文化展示区、笔架山生态区等大小项目26个,瘦西湖景区游览面积新增5平方公里,扩大了5倍。“诗画瘦西湖”的繁华盛景得到了充分展现,这大大推动了扬州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华丽转身。

2012年,作为扬州最核心的旅游资源,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加快了放大国家级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品牌效应,冲刺“世界级公园”。

瘦西湖景区是扬州名城建设的重要板块和战略支点。但是由于瘦西湖景区空间狭小,发展受到制约。2013年1月,原邗江区平山乡、城北乡、槐泗镇大部并入风景区,为景区内涵式提升带来宝贵机遇,为全面构建大景区、大旅游格局提供先决条件。

做好“绿”文章:从一棵“摇钱树”看一座“国家森林城市”的诞生

绿杨城郭是扬州。绿色,早已成为千年古城扬州的鲜明“底色”。2000年,以宝应植树、丁伙花木为代表的扬州绿化经验引起了全国瞩目。当时,淮江公路是扬州大地上纵贯南北的唯一公路大动脉。天南海北的司机车行宝应,看到公路两旁大树成行,绿意葱葱,连声称赞:“扬州的绿,绿得让人舒心、惬意!”

新世纪之初,江都丁伙镇的花木让当地农民抱上了一棵“摇钱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慨地说:“、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新产业。”

如今,丁伙花木已经走向全国,甚至漂洋过海,成为中国响当当的“花木之乡”。其实,在扬州6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翻动着“绿色的篇章”。

2011年6月18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扬州“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新世纪以来,在席卷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浪潮中,扬州坚守住了城市的个性,彰显了精致、秀美的城市特质。到过扬州的人,都能强烈感受到绿色扬州的精致、秀美。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增加城市‘绿’量,提高城市品质,让百姓赢绿色收益,享绿色生活。”市委书记谢正义强调,绿地、树林、花木是城市的品质标志,也是市民、公民的生态福利,而且是普惠的福利。植树造林不仅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有社会效益,森林是城市的绿色银行、城市资产。

截至2011年底,扬州森林覆盖率达35.1%,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3平方米。初步形成“林城一体、林水结合、林文相融”,独具平原水乡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高效优质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文明的林业文化体系。

扬州的“绿情结”更依托于制度性的保障。2007年10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先后作出了《关于建立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的决议》等,要求市政府每两年至三年提请审议确定一批永久性保护绿地。目前,已有蜀冈西峰生态公园、万花园、笔架山景区等20多块绿地得到永久保护。

做好“水”文章:从一座水利枢纽看“一江清水向北流”

在长江江都段三江营口,有个24小时运转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其水质数据的变化,时刻牵动着北京的神经。

三江营口以北不远处就是中国最大的引江枢纽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它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源头,每年将有15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通过枢纽抽水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天津、河北等地。

为了能让“一江清水向北流”,扬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提出的“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要求,始终坚持工程建设和水质安全同步推进、分项实施。

在扬州人的发展理念中,让生态环保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正向经济链条,是最终用较低代价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

南水北调相关工程实施之初,扬州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宝应、高邮、江都等地制定了工程建设、流域治污工作方案;推行“河长负责制”,对影响南水北调的重点河流,明确由县(市、区)政府一把手任“河长”。

保护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扬州人敢投、狠抓、严管。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5项截污导流工程中,江都截污导流工程是第一个全面建成、第一个落实管理单位、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行的项目。江都区不仅专门拨出财政经费建立长效管理机构,还先后投入11亿元,实施了水源保护区、恢复湿地生态以及万亩沿江风光带、万亩绿色通道、万亩田园风光带等一批源头保护项目建设,有效净化了调水源头区域的环境。

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以来,扬州每年安排污染防治基金2000万元用于流域治污,各县(市、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补助奖励政策。截至去年底,市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国控和省控重点排污企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在招商引资上,扬州各地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存在污染隐患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如在招商项目选择上,就设置了“四不进”门槛:工艺技术水平低的不进,投资强度低的不进,环境污染大的不进,安全隐患高的不进。

扬州还设置“绿色门槛”,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保障长远发展,这是扬州秉持“生态优先”的一贯做法。全省环境综合指数公报显示,扬州环境质量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厦门医院打胎哪家好

太原看失眠哪家好

新疆看阳痿比较好的医院

不育哪个医院好

中医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友情链接